居民应对恐怖事件防范手册

作者: 时间:2020-12-15 点击数:

居民应对恐怖事件防范手册

序 言

恐怖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是我国安全面临的威胁之一。反恐斗争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使广大师生在面对可能发生恐怖威胁时懂得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危险,掌握自防自救及现场救治方法,编写《居民应对恐怖事件防范手册》,本册包括“如何应对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的普遍性知识,以及如何应对“爆炸恐怖”、“生物恐怖”、“化学恐怖”、“核与辐射恐怖”的普及性专门知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册采用问答的形式,希望能对普有关反恐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师生的反恐应急能力起积极的作用。

 

1.恐怖事件有哪些类型?

恐怖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袭击、劫持、破坏等。袭击如爆炸(对人员、建筑和车辆等目标的爆炸).暗杀.自杀性袭击,生物、化学、核袭击.信息袭击,投毒和纵火等;劫持如劫持人质,劫持飞机,劫持车辆等;破坏如破坏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或系统。

2.公众如何判断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

公众平时应关注政府的有关宣传,阅读有关科普读物,提高对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的认识,了解恐怖行为的表现形式、特点、社会危害,提高警惕性,增强反恐怖意识。做好心理和应对技能方面的准备。在恐怖活动发生时,根据平时掌握的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的特点,及时发现恐怖活动的征兆,识别可疑爆炸物和生物、化学、核与辐射等危险因素,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预防、举报和自防,尽可能将恐怖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对公众的伤害。

3.应对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应做哪些准备?

公众应该关注国家有关反恐的政策和举措,包括:

一是确定反恐国家战略,完善反恐立法,实现与国际反恐立法的接轨。

二是完善国家反恐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三是制定反恐的规划和计划。

四是重视和发挥情报在反恐中的作用。

五是加强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专用设备和材的储备

六是加强反恐怖科学研究。

七是加强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专业力量建设。

八是强化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专业力量建设

九是深入研究城市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设施防护问题,建立日常防范措旋。

十是重视和强化军队的反恐职能。,

4.出现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时个人如何防护?

一是呼吸道防护。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和其他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如特制的聚氯乙烯纤维轻便口罩、防尘口罩等。在紧急情况下,用医用口罩、毛巾口罩及其他纺织品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二是皮肤防护。穿戴制式防毒衣或布料防护服。不具备上述服装时可手扎紧“三口”(领口、袖口、裤口)。将上衣塞人裤腰或外扎腰带,颈部以毛巾围严及戴手套,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如外穿雨衣效果更好。此外,还可戴防毒眼镜或周边密封的风镜对眼结

膜进行保护。

三是可能时在现场专业救援人员指导和协助下口服解毒药物,注射解毒针,而后自行到就近医院治疗。

四是尽快撤离现场。如情况特殊,无法及时撤离时,进人专业救援人员指定的集体防护设施,或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进人较密闭的普通房舍。

5.什么是爆炸恐怖?

爆炸恐怖是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利用各种类型的爆炸装置,以隐蔽或伪装的形式对人员或各类设施进行突然攻击,造成破坏并引起社会恐慌的恐怖活动。爆炸是当代国际恐怖分子最常用、最普遍与最主要的活动方式。

6.什么是爆炸装置。主要分为哪几类?

爆炸装置是指用于破坏或杀伤目的的带有起爆系统(引信)的爆炸物。按照爆炸装置的起爆方式和方法,爆炸装置可分为触发、非触发、延时触发和遥控触发四种。其中触发类包括机械触发、电触发、化学触发等;非触发类包括磁感应、光、声、温控、振动、水压和复合发火等形式;延时触发类包括机械延时,化学延时、物理延时和电延时等;遥控触发类包括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等。

7、常见的爆炸装置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爆炸装置主要由外壳、起爆系统(引线)和炸药等三部分组成。

(1)外壳。主要用于盛装炸药和引信。并使炸药装填成一定的形状、密度和尺寸,具有伪装、隐蔽、防水、防潮、增大爆破和杀伤效果的作用。由于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外壳和软外壳两种:常见的硬外壳包括铁桶、铁盒、铁箱、水暖管件、玻璃瓶等;常见的软外壳包括各式提包、塑料袋、尼龙编织袋、纸袋、纸盒等。

(2)起爆系统。由各种器材或元件组成,能为起爆炸药提供一定能量的装置,是爆炸装置的核心部分,一般由控制组件、火工品组件及连接组件构成。控制组件是保证爆炸装置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意愿发生起火或爆炸的部件,主要有明火类、机械类、化学类、电气类及电子类等五大类。火工品组件是在控制系统发生作用后,用以点燃或起爆炸药,以达到爆炸的目的,主要包括火雷管、电雷管、导火索、导爆索、火帽、拉火管等。连接组件主要指连接电源的导线及控制发火用的拉线、引线等。

(3)炸药。这是爆炸装置产生破坏和杀伤作用的能源。恐怖分子常用的炸药主要有以下六个系列:①以黑索金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②以硝化甘油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③梯恩梯或以梯恩梯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④以硝酸铵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⑤以氯酸钾为主体的氯酸盐类混合炸药;⑥黑火药。

8.什么是反爆炸检查,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反爆炸检查就是在一定范围、场合和时机,有组织、有目的地运用技术器材探测或人工检查、动(生)物识别等方法来发现或辨识爆炸物的行动。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有人工直观检查法、动(生)物嗅识法、仪器探测法和化学分析法四种。

9.如何通过外观来识别“疑似爆炸物”?

(1)看(观察):由表及里、由近而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听被检物或被检场所内是否有可疑的异常声响。

(3)摸(捏):通过手感判断可疑重点部位是否暗藏爆炸物,必要时可借助棍棒来间接感觉。

(4)掂(称):装有爆炸物的物品,其重量一般与同类物品有一定的差别。在掌握了标准物品重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掂(称)被检物品的重量是否有偏差来判断是否为爆炸物。

判断时还可借助一定器材如弹簧秤、天平等实施。

10.哪些人员属应重点防范的“可疑人员”?

(1)精神恐慌、言行可疑、伪装镇静者。

(2)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3)表现异常、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4)频繁进出隔离区、厕所、公用电话亭.窥视检查现场、客机坪者。

(5)着装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合者。

(6)规定的安全检查时间已过,匆忙赶到检查现场者。

(7)公安部门、安全检查站掌握的嫌疑分子和群众检举的嫌疑分子。

(8)已经通报的来自恐怖活动频繁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

(9)与公安机关通缉的人犯外貌特征相似的人员。

(10)与恐怖(犯罪)分子有联系的人员。

(11)职业、身份不明,所带证件、物品与其身份不符的人员。

(12)神态慌张、言行鬼祟、到处流窜、窥探重要目标、行动可疑者。

11.如何对“可疑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一般以仪器检查法为主,辅之以人工检查法进行。其实施步骤如下:

(1)使用x射线检查系统初检。在定位检查外设置一个或若干个x射线检查系统(视受检物品流量设立通道式或便携式),如果要检查受检人随身携带的物品,可将检查系统设立在金属安金门旁,由引导员告知受检人将行李包裹放在X射线检查系统上检查;x射线检查系统的监视器旁配置l或2名执机员负责观察分析每个物品的x射线透视图像,特别要注意分辨电池、线路、炸药等危险可疑物品。

(2)开箱包复检。经x射线系统初检的物品,如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可认为是安全物品。如在x射线透视图像上发现了违禁品和可疑情况.执机员要提示开包检查员对这些可疑物品进一步检查。开箱包检查时既不要损坏箱内物品,也不能粗心大意放过可疑情况。

12.哪些邮件可能属于“疑似邮件炸弹”?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属于可疑信件。

(1)表面:有油迹或异味的;用过多的胶水封口,或用绳子捆绑的;露出电线、线头或薄纸的;卷成筒状的期刊杂志,或两端有密实堵塞物的邮件。

(2)重量:重量与信封尺寸不符,重量不均,一边轻,一边重;超重等。

(3)硬度:比正常邮件要硬,尤其是在中间部分;手感或透视其内部有导线、雷管、电池类硬物的邮件。

(4)厚度:厚度较大的邮件。

(5)署名:不写寄信人地址;只与收信人职务,不写姓名,或职务与姓名不符。

(6)书写方式:注明是私人、机密或亲启的信件;错别字较多,用繁体字或非规范化字;外国式语气。

(7)邮戳:与寄信地址不符:来自收信人不熟悉的地方,国外或国内不平常的城市。

13.恐怖分子通常将爆炸物设置在什么地点?

(1)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内或其附近的一些地点,如党、政、军机关的办公地点。

(2)一些重大场合,如集会(会议)、演讲、检阅、演出、朝拜、参观、展览、游行等人员活动集中的现场。

(3)一些人口聚集的场所,如市中心、体育馆、会场、宾馆、运动员村广场、商场、影剧院、大使馆、居民楼、寺院、菜市场、医院、机场、车站、码头、学校等。

(4)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其他日用品之中。

(5)宾馆、饭店或居所内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6)爆炸对象必经之处的桥梁、涵洞、隧道、路面等。

(7)爆炸对象乘坐的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内。

(8)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爆炸目的的某些特殊地点。

14.恐怖爆炸装置主要采用哪些材料或器材进行伪装性包装?

(1)包类爆炸装置主要用布、塑料布、编织类等软质材料制成的背包、提包、书包或旅行包进行包装。

(2)袋类爆炸装置主要采用纸袋、塑料袋、编织袋、文件袋等。

(3)箱类爆炸装置主要采用各种手提箱、包装箱等。

(4)盒类爆炸装置主要选择各种金属盒、点心盒、糖果盒、鞋盒等。

(5)筒(桶)听类爆炸装置主要选用铁筒、罐头筒、茶叶简等。

(6)玻璃瓶类爆炸装置主要选用酒瓶等。

(7)家用电器类爆炸装置主要采用收音机、录音机、播放机、电熨斗等改装。

(8)儿童玩具类爆炸装置主要为布娃娃、布动物及电动和遥控玩具等。

(9)生活用品爆炸装置主要为打火机、水壶等。

(10)水暖管材料爆炸装置主要选用内径在40毫米以上铁管、三通管等改制。

(11)钢瓶类爆炸装置主要用灭火器外壳、各种高压气瓶和气罐等制成。

(12)简易包缠类爆炸装置主要用布包敷或用绳线等包缠。

(13)军用弹药壳类爆炸装置主要采用空炮弹头、地雷壳、航弹弹体、手榴弹壳制成。

(14)书刊类爆炸装置主要选用厚度在6毫米以上的书本、捆绑成摞的书本、卷成筒状的期刊杂志等。

(15)信件或邮件类爆炸装置主要为较厚或较重的信、贺年卡、生日卡、请柬及其他邮件等。

15.在公共场所中。哪些部位有可能放置爆炸物?

对于会场、礼堂等大型活动场所,主要有:主席台(舞台);休息厅;卫生间;工作间;灯光、电子显示、广播等系统;座席;供暖、供水、供气、空调等系统。

对于广场庭院,主要有:花坛;草地;假山;树林;灌木丛;通道;垃圾桶;果皮箱;翻动过的地面;修补过的墙壁;临时堆积的物品;树上、电线杆上悬挂的物品;灯杆底座;下水道等。

对于商场,主要有:柜台和收款台内;公共通道;垃圾桶;果皮箱;休息座椅;供暖、供水、供气、空调等系统;升降梯、滚梯等。

16.在交通路线上.哪些部位有可能放置爆炸物?

(1)公路、铁路的弯遭、坡道、险道,以及铁路的道岔、辙叉等。

(2)桥梁的拱洞、拱顶、桥墩、桥面、节与节的结合部、桁梁和钣梁等部位。

(3)隧道、涵洞及其出人口的两侧和顶部,隧道内排水沟、避车洞等。

(4)路面、路基有被破坏痕迹的可疑部位。

(5)路面上人为布设的可疑障碍物周围。

(6)复杂地形的道路两侧。

(7)候车(机)室、通道内交通工具停靠位置的遮蔽部位及附近遗弃的可疑物品。

(8)地铁的隧道、站台、通道、休息室、商务间,以及通风、照明、空调系统的遮蔽部位和站口等。

17.在交通工具上。哪些部位有可能放置爆炸物?

对于船舶,主要有:座舱的遮蔽部位;通信导航设备;机械动力部分;各类舱室;油柜;工具房;各种管道;船围;厕所;公共场所等。对于飞机,主要有:机内、机外和货物。机内主要是客舱、货舱、驾驶舱及各种辅助设备,如厕所、服务间、座位等。机外主要是飞机外表可设置和能塞人、趿贴异物的要害部分,如飞机的飞行起落架(仓)、油箱口、通风口、排气口、发动机、方向盘、减速板等,以及其他可能放置爆炸物的孔、洞、仓等地方。机内货物主要是货舱内的所有行李和物品,以及判断不清的可疑物。

对于火车,主要有:机车驾驶室;发动机;走行部;油箱;通道;客车、行李车的通风检修孔;座(铺)位底;行李架;行李间;卫生间;锅炉房;车箱结合部;电瓶箱等。

对于汽车,主要有:车内、发动机、行李箱等部位。车内主要是地毯、座位、枕头、仪表盘等部位下面(内部)和烟灰缸、点烟器、收音机或VCD、喇叭、车内灯具、手套盒及遮阳板等。发动机主要是水箱罩的空隙问、发动机左右侧遮蔽部位,离合器、加速器、方向盘、雨刮器、蓄电池、空气过滤器和电动装置。行李箱内主要是地毯、后座下面和工具箱、备用轮胎内等。

18.普通群众一旦发现“疑似爆炸物”时。应如何采取行动?

(1)及时报警。应及时向就近的工作人员报警或通过周围的报警器向警方报警,并迅速将周围的人员疏散。报警时,最好不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以免引爆无线电遥控的爆炸物。

(2)紧急处置。不要轻易翻动可疑物品;可能时,应根据爆炸物的情况及其所在位置分别采取不同的紧急处置方法:若怀疑爆炸物为遥控装置,可利用铁皮罩、铁桶、金属盆、铁锅等就便器材将其罩住进行屏蔽;若为电起爆的爆炸物,且电雷管脚线外露时,应迅速将雷管脚线剪断;对于人体炸弹,有把握时应迅速将其制服;若为导火索起爆的爆炸物,未点燃时只需疏散人群,待警方来人处置;当导火索已点燃且外露时,应迅速判明燃烧的位置,在未燃烧的位置将其剪断或将其从药包中拔出即可;若来不及处置、随时都会发生爆炸时,应脸朝下且头部背向爆炸物就地卧倒,或尽量选择安全位置躲避。

(3)迅速撤离。应在工作人员或公安部门的组织下,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按规定的路线迅速、有秩序地撤离现场。撤离时.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堵塞出口、发生骚乱或引起踩踏事故。

(4)封控现场。在专业人员进行排爆作业时,应处在警戒区之外。爆炸物若处于露天情况下,警戒区的最小半径为炸药量在9—20千克的汽车炸弹为300米;炸药量在3一lO千克的行李炸弹为200米;炸药量在3千克以下的爆炸装置为100米;期刊、信件等微型爆炸装置为10米。并积极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向警方提供有利的线索。

19.一旦发生爆炸恐怖事件后.普通群众应如何实施自救互救?

(1)掩蔽。将发生爆炸时,应就近隐蔽或卧倒,护住重要部位。

(2)灭火。就近寻找灭火器灭火,火势较大无法灭火时,用随身携带的口罩、手帕或衣角捂住口鼻;若在密闭空间内烟味太呛,可用矿泉水、饮料等润湿布块,防止因烟雾和毒气引起的窒息。

(3)撤离。如果发生大量人员慌乱撤离,老人、妇女、儿童尽量“溜边”,防止被挤倒后踩伤;人员拥挤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徽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窒息晕倒;若被挤倒,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把身子倦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和器官。

(4)抢救。有能力的人员应协助警方和医务人员抢救伤员,就地取材,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时应注意使脊柱损伤病人保持水平位置,以防止移位而发生截瘫。

(5)协助。在警方对现场进行搜查以发现是否还有未爆炸的爆炸物时,应注意协助警方保持好现场,并及时向警方提供可疑人员、物品等线索。

20.遇到汽车炸弹时。该如何处置?

对于无线电遥控的汽车炸弹,其处置方法是:设置路障,阻止其接近目标;用大功率频率千扰器对汽车炸弹进行电磁波干扰,确保排爆人员安全;拆除接收器和破坏点火线路;将起爆装置移至安全地点分离电池、雷管和炸药。

对于用有线遥控的汽车炸弹,其排除方法是:只要将爆炸装置的供电或控制线路切断即可。

21.遇以自杀性人体炸弹时.该如何处置?

(1)对已发现的人体炸弹恐怖分子,主要采取政策攻心方法,争取使其终止恐怖活动。

(2)通过政策攻心但无效者,主要采用防爆网等措施制服恐怖分子,或采用激光器、高功率微波扫雷枪(炮)、霰弹枪等就地摧毁其爆炸物或将其击毙。

(3)若发现恐怖分子的爆炸装置是导火索点火装置,按照前述的导火索已点燃和未点燃两种情况分别予以处置。

(4)若发现恐怖分子的爆炸装置是电点火装置,在制服恐怖分子的基础上,查明无防剪断保险或无其他线路后,剪断为雷管供电的电线,切断电源。

(5)若发现恐怖分子的爆炸装置是机械发火引信装置,且查明无诡计装置和反拆卸装置,可利用保险工具使引信失效,或从爆炸物中卸下引信,然后卸下起爆组件,分解爆炸物。

22.遇到邮件炸弹时,该如何处置?

对于卷在杂志内的松发爆炸装置,其排除方法是:用绳捆紧松发卡,以防止撞击火帽,然后在火帽与雷管的连接位置用刀把杂志切断,去掉另一半,拔掉雷管。

对于书刊炸弹,其排除方法是:用小型X射线仪透视,探明没有反拆装置,也没有两套电源后,保持两个钢片间的隔纸不动或设法固定住,再切断电源线,取下电池、雷管即可。

对于罐头盒炸弹,其排除方法是:经x射线透视后,探准接点的位置及其与盒盖连接的方法,并加以固定;然后在盒盖的其他部位用自动开盖设备取下一块直径不小于50毫米的铁盖,并插人排除工具剪断雷管脚线。这类炸弹以不采用人工法排除为好,应就地摧毁。

对于信件炸弹,其内通常装有扁状炸药、压扁的电雷管和钮扣电源,只要打开信封时掀动封舌,即可拉动电点火线路的两个接点,使其接通造成爆炸。由于其疑点较多,且有绳头外露,比较容易判断。此类炸弹用爆炸物摧毁器摧毁为好,不必排除。

23.什么是微生物和生物毒素?

微生物就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如大肠杆菌、霉菌、流感病毒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微生物。生物毒素是一类产生于或来自活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有毒物质,如肉毒毒素、蛇毒毒素、蓖麻毒素等。

24.什么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和生物战?

生物战剂就是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或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及生物毒素,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武器由生物战剂、运载工具及施放装置三部分组成。生物战剂是生物弹药的装料;运载工具是将生物弹药运载到目标区的工具;施放装置是把生物战剂分散成有杀伤作用的气溶胶发生器或昆虫洒布器,也是把生物战剂或毒素通过运载工具运送到目标区的容器。

生物战就是指应用生物武器完成军事目的的行动,旧称细菌战。

由于生物战争的巨大危害,生物武器的使用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反对。1971年12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了《禁止发展、生产、储存细菌(生物)、毒素武器与销毁此类武器的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3月26日正式生效,中国于1984年12月该公约使禁止生物武器和生物战争纳入国际法律范围。

25.什么是生物恐怖活动?

生物恐怖活动就是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的生物产物对特定目标实施袭击的恐怖活动。生物恐怖袭击的对象主要是人,但也可能针对其他对象,如农作物、家畜等。如1990,1993年,日本奥姆真理教信徒在日本四度释放炭疽芽胞,由于他们使用的是日本当时用于动物免疫接种的疫苗株,而没有造成伤亡。1995年3月该恐怖组织在东京地铁释放化学毒剂沙林,同时在东京等至少8个地方散布炭疽杆菌溶胶和肉毒素。生物恐怖活动在许多方面类似生物战争,但又与生物战争有本质区别。自从2001年美国姓炭疽邮件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生物恐怖己成为人类社会安全和健康的最大威胁。

26.生物恐怖主要有哪些危害?

生物恐怖的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生物恐怖袭击不仅严重危害目标区域内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极易引起大众心理恐慌,对社会秩序及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人口集中、信息网络发达的城市,生物恐怖将致使人员大量伤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间接损失可能远大于直接损失。例如,生物恐怖对环境的影响。生物恐怖所使用的病原体要么是毒素要么就是有生命的生物体,袭击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长时问内难以彻底消除。这样的污染环境就存在着难以防范的潜在威胁,可能成为使用禁区和疫源地,造成长远的巨大损失。

27.哪些场所最有可能成为生物恐怖袭击的目标?

生物恐怖的潜在袭击目标多种多样,其目的主要是制造尽可能大的危害和破坏,因此人群集聚地、政治敏感地区、重要军事目标及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性目标,如食品生产供应各环节、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医院、学校等,都是发生生物恐怖袭击的高危地区。

28.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3年肆虐我国等世界上19个国家和地区的SARS(国内又称非典型性肺炎)事件就是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在处置程序和现场救治中有许多相似之处。

29.发现生物恐怖袭击的可疑迹象时应该怎么做?

发现可疑的生物恐怖袭击迹象时,首先应保持镇静,不能因为恐慌影响了正常的行为判断。其次应迅速通过电话报告所在场所的管理部门和所在地区的政府相关应急处理部门,最直接有效的力、法就是拨打110、119、120等报告异常情况,请求支援,并寻求指导和帮助。再次应做好个人防护,立即离开污染区域,不接触可疑物品。要尽快实施自我防护,如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遮蔽面部尤其是口鼻部位,遮盖或减少身体裸露部分。对于个人防护而言,专门的防毒面具、口罩、防护服、手套和靴子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的生物剂袭击。在特殊情况下,用高质量的一般制衣布进行覆盖也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如果怀疑受到污染或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就近去医院就诊或寻求帮助。

30.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作为防护用品?

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用品可以用于防护。例如,漂白剂、酒精、肥皂、双氧水、消毒液等可用于器具、手等消毒、灭菌;胶布(带)可用于密封窗户、通风口等,口罩等可用于遮挡病菌;在特殊情况下,甚至丝袜、毛巾等都可作为口罩、面罩使用,胶水粘贴报纸也可密封庇护场所。在这里,一定要高度重视水的作用。水既是人体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清洗品。利用大量水冲洗手和身体是减少污染、保持洁净的有效措施。

31.在生物恐怖袭击现场,你该如何参与现场救护?

首先需要清楚生物恐怖袭击不同于其他恐怖或灾难,大多数病原体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因此盲目参与现场救护既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又可能使病原体扩散,加重疫情。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自救和报警,如果已经发现或怀疑自己受到病原体污染,应该立即寻求专业救援人员帮助处理或到指定区域等候。如果自己没有受到污染。那么应该在得到专业救援人员的允许后,在采取严密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才能参与救护。

32.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集体救护?

①根据具体情况迅速选择对外界环境有一定屏蔽作用的场所,如防空洞、地下室、建筑物等,并封闭裂缝、关闭门窗和通风装置;

 

②条件许可时受害者和被污染的人员应该在进人集体防护所前进行消毒,如脱去污染衣物、用水冲洗身体等;

 

③及时与外界联系,尽快争取外界援助;④保持镇静,互相鼓励,保持信心,形成有秩序的群体,防止拥挤践踏。

33.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怎样做好室内防护?

①避免外出,尽快关闭门窗、空调等,用胶带、胶水等封闭墙壁、门窗缝隙,减少空气流通;

②保持通讯畅通,尽快与外界联系,说明情况,了解外界信息,等候救援;

③在不清楚生物恐怖袭击具体情况时,说量把自来水煮沸后再饮用或使用瓶装水;

④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等,及时了解政府通告和救援情况

34.发生生恐怖袭击时怎样做好室外防护?

①迅速判断生物恐怖发生的情况,远离污染源和可能的污染区,避免乘坐人员密交的集通工具;②带上口罩,或用手绢、毛巾等遮掩口鼻、避免或减少身体裸露;③不食用不安全的食物和水;④尽快到政府专门的救援地点进行消毒并服从他们的进一步处理(一般情况下,在不能排除可能受到污染的情况下,未经专门救援人员的消毒和允许不要回家);⑤如果感觉身体异常,要立即报告救援部门或告诉他人,争取及时得到救治。

35.家庭如何做好生物恐怖袭击防御措施?

①重视对生物恐怖防御基础知识的了解,平时应该阅读有关传染病防治和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书籍、报刊,了解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基本知识和防御措施。②为了提高家庭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防御能力,家里平时可以储备够家人消费一周的食物和生活保障物品,另外,胶带、手电筒、急救部门等单位的电话平时也应备着。应急物品平时要放置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便于寻找。③保持通讯畅通,以便及时获得外部援助。

36.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基层政府有哪些基本职责?

如果确定发生或怀疑发生了生物恐怖袭击,作为基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首先应该迅速向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上报袭击情况,寻求支持;同时迅速成立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相关职能机构,如咨询、综合协调、通讯、警戒、消毒、信息、救援、医疗等,具体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要求职责明确、协调通畅;根本任务是迅速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疫情扩散,消除群众恐慌心理,防止社会秩序混乱,积极争取上级支援,尽可能早地减少危害。

37.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现场救护处置人员有哪些基本职责?

发生生物恐怖袭击后极易引起群众恐慌.增加了处置困难,极易导致疫情扩大。因此现场救护处置人员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①保持沉着冷静,消除群众的恐慌;②组织有序、果断处置,减少疫情扩散;③根据分工,设立警戒线,明确污染区、缓冲区和安金区,重点进行人员隔离、救治、疏散;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好自我防护。

38.当人员稠密地区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应急处置和个人自救?

当人员稠密地区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应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有组织地撤离到安全地方,然后接受救援人员对身体污染情况的检查。在人员密集的建筑物内部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要迅速打开所有疏散通道,尽快撤离污染区要尽可能利用广播、工作人员、指示牌等指导人员有序撤离。

个人自救的基本原则是迅速遮蔽口鼻,尽快离开污染区。在突然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要迅速利用随身携带的手绢、衣物、消毒纸巾等物品遮蔽口鼻,尽量防止或减少呼吸道吸人病原体。同时迅速寻找出口,通过安全通道离开污染区。如果安全通道人流拥挤,要注意安全,防止挤踏。要帮助老、弱、妇、幼先行。如果有救援人员,要遵从他们的指导和要求。从污染区离开的人员要及时向救援人员或机构报告行踪,接受指导,不要擅自回家或流动到

其他地方。

39.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平时该如何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①根据学校和幼儿园特点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预案内容,落实各部门和人员职责;②保持应急储备物品的良好保存和及时更新;③开设反恐怖应急知识教育,增强工作人员反恐怖能力;④组织演练,增强现场意识,查找问题并及时解决;⑤抓好食品采购和制作的安全工作。争取饭菜留样;⑥加强园区管理。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出;⑦闭园期间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名教室和自由活动场所情况,可疑物品要及时检查清理,无人房间及时上锁;⑧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议采取园区门口接送制度。

40.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进行应急处置?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很差,因此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前要靠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急处置。①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人员到位,并迅速报告派出所、110等有关部门请求支援和处置;②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组织、带领孩子尽快进人安全区域或房间,远离污染源,采取关闭门窗等措施防止病原体扩散在得到相关救援部门的指令后要积极遵从和配合专业救援人员指挥和处置。在危险没有消除前,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必须关闭。

41.在医院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应急处理和个人自救?

①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污染源.同时报告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尽快取得支援;②迅速设立警戒线,禁止病区人员自由走动,关闭病房门窗,防止疫情扩散;③加强疏导,安抚恐慌人员,限制人员离开医院,禁止外面无关人员进人医院;④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对致病人员实行救治;⑤服从指挥,配合专业救援人员进行后续处置工作。

病人应该尽快采取自救措施:①远离污染源,同时用口罩等物遮掩口鼻;②服从救援人员指挥,末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医院;③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报告医生寻求处理。如果病人不能行动,要及时报告医生寻求妥善救援和处置。

42.在地铁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个人自救?

地铁作为一个比较封闭的特殊交通系统,区域狭小、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是恐怖袭击的高发地区。在乘坐地铁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及时采取个人自救措施非常重要。首先应该立即用手绢等物遮蔽口鼻,防止或尽量减少吸人病原体;其次应尽快报告家人和救援部门以获得帮助;再后要遵从地铁工作人员指挥,迅速离开污染源。非经列车工作人员允许,不要破坏列车玻璃和跳车。如果要离开地铁系统,须征得救援人员同意。

43.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如何做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应急准备工作?

地铁站、机场、火车站是重要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应对多种突发事件的详细预案,其中包括应对生物恐怖袭击预案。①要选择适当时机举行应急演练,锻炼应急队伍,加强薄弱环节;②要加强站内、车厢和地道内安全巡视,发现可疑物品及时检查处理;③

保持电梯运转正常,走道畅通;④安装监控和生物报警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⑤在站内要储备一定量的警戒线、担架、塑料薄膜、塑料袋、消毒剂及喷洒器械等物品;⑥发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加强现场指挥和疏导。

44.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发生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个人自救?

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一般场地大,设施内进出口多、通道多,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管理人员多,保安也比较多。因此,在这些地方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应该:①尽量保持镇静,寻找出口,尽快远离污染源和污染区;②利用随身携带的手绢、毛巾、纸巾等物品遮掩口鼻,尽量减少病原体的吸人;③要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④人员在没有确定是否受到病原体污染的情况下要避免随意走动,不要到人员密集区域或回家;⑤尽快报告有关救援部门获得救助。

45.在火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应急处置?

在火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工作人员应该:①立即停车,疏散人员;②报告相关救援部门,尽快寻求救援;③建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出警戒线,尽可能把可能受到污染的人员单独集中在一个区域,把可能没有受到污染的人员集中在另外一个区域,两个区域要尽可能相距远一些;④做好对旅客的解释说服工作,安定情绪,维持秩序;⑤做好伤病员的紧急处置工作,减轻伤害,防止疫情扩散。

乘客也应该及时采取个人自救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恐怖危害,包括:①尽快离开污染源,同时用随身携带的手绢、纸巾、衣物等物品遮蔽口鼻;②服从工作人员和救援人员管理指挥,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③接受检疫和消毒,未经救援人员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警戒区;④报告家人自已面临的情况。

46.在飞机上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飞机是特殊的空中交通工具。在飞行过程中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乘客应该:①遵从机组和空中服务人员指挥,保持镇静;②尽快利用飞机上每个座位携带的氧气面具或随身携带的毛巾等物品遮蔽口鼻,防止或减少吸人病原体;③飞机降落地面后,服从机组人员和地面人员指挥,尽快撤离到指定区域等候进一步处理。

47.在商业中心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个人自救?

一般来说商业中心是人员密度最大的区域。人员流动的无序、缓慢,货架货柜的密集摆放,应急通道的狭小和指示牌不醒目等是我国大型商场的显著特点。在此环境下如果遭遇生物恐怖袭击,很容易发生人员拥挤践踏。商场一般楼层不高,因此面临这种情况时首要的自救措施是利用随身携带或就近货柜的手绢、毛巾、衣物等遮蔽口鼻,寻找出口标志,迅速离开污染区。如果携带有小孩,要拉着或抱着小孩撤离。非特殊情况不要冲撞玻璃围墙从高楼跳下。建议穿高跟鞋的女同志脱掉鞋子。到商场外面后要及时寻求救援人员的检疫和消毒处理,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尽快就医。平时要养成进入商场自觉观察环境的习惯,熟悉通道,便于紧急时尽快撤离。

48.大型办公楼和商务中心如何做好防御生物恐怖袭击的应急准备和自救工作?

大型办公楼和商务中心也是容易受到恐怖袭击的目标之一。这些地方一般建筑楼层比较高,封闭性好,大多使用中央空调,人员多,但比较分散。为防御生物恐怖袭击,应该:①制定应急预案并做好物资、人员的落实工作;②加强外来人员管理,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大楼并在楼层随便走动,对进人楼内人员携带的背包、包裹等物品要进行检查;③条件允许时办公人员要在办公室储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物品,如口罩等;④加强中央空调和通风装置进气口的安全防护措施。

个人也应该及时采取自救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恐怖危害,包括:①保持镇静,根据该设施的应急预案采取行动;②佩戴防护器具:③迅速撤离;④接受救援人员的指挥和处理,如检疫等。

49.单位收发室和个人收到可疑包裹时如何防止受到生物恐怖袭击?

通过邮寄包裹进行生物恐怖袭击是恐怖分子常用的方法。单位收发室和个人在收到意外或可疑包裹、邮件时,不要立即打开,建议先确定寄件人和寄件事实,然后再打开。寄件人和寄件事实不清楚的,可以作退回处理、报警或交给安全部门处理。

50.邮局如何安全处理包裹防止受到生物恐怖袭击?

2001年美国炭疽邮件事件是典型的通过邮局发动生物恐怖袭击的事件。要防御生物恐怖袭击,邮局应该尽可能通过特殊检查装置对收寄的包裹、邮件进行安全检查。在没有这类装置时,要仔细检查邮寄物品.建议寄件人在邮局工作人员面前进行物品包装。对于粉末、浑浊液体类物品更要高度重视,严格检查。

51.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保障安全用水?

一般情况下利用自来水发动生物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可以放心饮用。但是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水井、池塘等水源可能会受到污染,最好不要使用,但瓶(桶)装纯净水、冰箱里面的冰块,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抽水马桶蓄水槽里面的水和尿液,都是可以利用的。”另外,为进一步确保饮用水安全,最好在煮沸5—10分钟后使用。自来水、河水、池塘水、雨水等如果有可疑漂浮物、异味或异常颜色,则不能使用。

52。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保障食物安全?

恐怖分子也比较容易选择通过食物供应系统发动生物恐怖袭击。食物为生活必需品,因此在发生生物恐怖袭击的情况下,要特别重视食物的安全。病原体在食物里保存时间更长,也更容易繁殖和扩散。在没有解除威胁前,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在自由市场购买蔬菜、水果、肉蛋、粮食等,应该在正规超市、商场等购买;尽量购买包装严实、标签规范的瓶装、袋装、筒装物品,避免购买散装食物;所有食物尽量煮熟后冉食用,不要生食。

53.在旅行途中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出发前要随身携带一些基本的防护用品,如口罩、胶布、手电筒、手套、医用酒精棉球等;到目的地以后,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长时间逗留;旅游期间尽量收看当地电视、广播,以便尽早获知异常情况通报;如果已经处在疫区,要尽快获得当地救援人员的帮助,未经当地救援部门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如果在国外旅游,要经常与国内保持联系,以便尽早获知异常情况通报;如果已经处在疫区,要尽快报告中国驻当地大使馆或领事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报告当地华人社团,争取援助。

54.如何加强残障人员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防御能力?

残障人员由于有身体障碍,对意外事件的防御和应急能力较常人大大减弱。因此,为减少残障人员受到生物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威胁,一般情况下要尽量减少他们到商场、电影院、集会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活动时间;外出时一定要有健康成人陪同,遇到生物恐怖袭击事件时尽量获得救援人员的帮助。

55.生物恐怖袭击可以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有没有防治措施?

生物恐怖袭击使用的工具就是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科技在不断发展,预防和治疗病原体对人体伤害的措施也在不断发展。目前,绝大多数病原体所致疾病已经可以得到有效检测、鉴定、预防和治疗,如疫苗、药物、诊断试剂等。

56.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做以减少生物恐怖袭击的威胁?

生物恐怖袭击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恐慌和混乱,因此恐怖分子选择的袭击目标一般都是安全工作相对薄弱、人员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典型的标志性建筑。因此,为减少生物恐怖袭击威胁,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尽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尽量减少在敏感场所的逗留时间。到人员密集区域和重要场所,要尽可能熟悉环境,特别是安全通道和出口。

57.什么是化学恐怖活动?

化学恐怖活动是指恐怖组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高危害性、规模化恐怖活动的行为。

化学恐怖活动作为现代恐怖主义的一种高技术化、高智能化的特殊形式,其杀伤力、毁伤程度、危害性与社会影响巨大,是一种突发性的重大化学灾害源,对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和环境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58.化学恐怖活动有哪些类型?

化学恐怖活动一般按行动程度(威吓—拥有毒物—实际袭击)、预期后果(扰乱—破坏—人员伤害—规模化伤亡)、技术手段(粗放—简单技术—高技术)、袭击对象(个体人员—群体人员—农作物及牲畜—环境)、伤害程度(非致死—致死—大量伤亡)等归类。由于难以形成统一的分类,现代化学恐怖的分类一般采用综合分类法,即按照其实施方式和实际效果,将其分为威吓型、拥有毒物型和行动型化学恐怖活动。

59.现代化学恐怖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化学恐怖活动是仅次于化学战争的重大化学灾害源,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威胁性等特点。

突发性:化学恐怖无论在时间、空间、地区上都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多数事件难以预测,防范和救援有很大的难度。

群体性:化学恐怖常会导致大批人员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一般情况下,中毒者可达数十人、数百人,甚至波及数千人。迟发性毒害、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范围则更为广泛。

威胁性:化学恐怖诱发的后果不仅限于直接的人员中毒与死亡,其经济、政治、社会影响也不可低估,常会引发社会不安全感,以及引起其他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对社会正常运行构成威胁或破坏。

60.化学恐怖事件中毒物有哪些使用方式?

投毒:将化学毒物混合于食物、水源或其他物品中,以期杀伤人员,污染、破坏环境,引起社会恐慌或造成其他危害。

布洒:通过工具或手工将化学毒物分散到一定区域形成危害。

爆炸分散:通过爆炸冲击对化学毒物进行瞬时分散,以扩散化学毒物,形成伤害区。

破坏有毒化学品相关设施:在化学品研制、生产、储存、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人为破坏,将产生严重后果。破坏化工设施可造成大面积人员中毒、爆炸、燃烧,诱发次生性化学危害。

毒物以毒伞、毒针、喷射器、注射器等使用形式进行谋害、暗杀的行为也是较常见的一类针对个体的化学恐怖活动方式。

61.哪些目标易受化学恐怖袭击?

化学恐怖活动袭击以人员为其基本目标,更着重于对人员的伤害效果,特别是袭击群体性人员目标时,恐怖性强,对社会安定破坏性大。因而,群体性人员目标对化学恐怖活动来说,是具有高吸引力和高价值的象征性目标。其他攻击目标主要有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与群众密集地区、食品与饮水等物流系统、有毒化工产品的生产与运输设施等。

62.化学毒物的中毒途径有哪些?

化学毒物的中毒途径包括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进入眼内、消化道食入和伤口侵入等。

63.化学恐怖袭击有哪些征兆?

当化学恐怖事件发生后,很难立即判定是否为化学恐怖袭击。相反,某些化学事故起初常会被误认为是化学恐怖袭击。因此。当不明化学事件发生后,大众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或其他专门通信网络了解事件的进展。

一般情况下,当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后,会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非常容易被观察到的症状,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动物和植物)与人类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如出现不同寻常的颜色变化、闻到特殊气味,以及出现人员和动、植物的突然死亡等现象。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及人员的影响见下表。

64.什么是军用化学毒剂?

军用化学毒剂主要指一类用于军事上的、具有高毒性与特殊理化性质的化学物质,一般符合下列要求:毒性强、作用快、毒效持久,施放后易造成杀伤浓度,能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中毒,不易发现.防护和救治困难,容易生产,性质稳定,便于储存。根据军用化学毒剂的性质、作用原理及战术目的,可按不同方法进一步分类。例如,按战术用途可分为致死性毒剂和非致死性毒剂、持久性毒剂和暂时性毒剂、扰乱性毒剂和牵制性毒剂;按作用快慢可分速效性毒剂和非速效性毒剂;按毒理作用可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

65.什么是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是美军装备的最主要的军用毒剂,因其分子结构是以磷为中心,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对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降解的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故又称有机磷毒剂。按挥发度和主要的中毒途径.神经性毒剂分两大数:①G类毒剂,如沙林、梭曼和塔崩,易于挥发,以呼吸道为主要中毒途径,毒性大、潜伏期短、作用快,严重中毒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时间内死亡;②V类毒剂,如vX,油状液滴,挥发度小,皮肤吸收为主要中毒途径,其气溶胶态也可通过呼吸道中毒,毒性比G类毒剂大。神经性毒剂中毒后症状发展迅猛,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①注射神经性毒剂中毒急救针(阿托品和氯磷定);②维持呼吸、循环功能;③防止继续中毒,尽快撤离染毒区。

66.什么是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指氰类毒剂。是一类速杀性化学毒剂,作用快、持续时间短。氰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大量生产,战时可直接作为军用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氰等。氢氰酸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汽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人中毒。

67.什么是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又称起疱剂,是一类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吸收后能导致全身中毒的化学战剂。主要代表物有芥子气、路易氏剂和氮芥,可以液滴状态对地面及物体表现染毒,或以蒸汽、气溶胶状态使空气染毒。

糜烂性毒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接触途径中毒。主要损伤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和溃疡性坏死,对眼、呼吸道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结膜红肿、失明和肺部黏膜性或伪膜性炎症,严重者出现肺水肿,甚至死亡。

急救措施如下:①清洗染毒皮肤,以25%一氯胺水溶液、5%二氯胺酒精溶液和1:5漂白粉水溶液(禁用高锰酸钾消毒)清洗,lO分钟后以清水冲洗;②清洗染毒伤口;③冲洗染毒的眼部;④以O.5%氯胺、2%碳酸氢钠或清水漱口和灌洗鼻、咽部以清理呼吸道;⑤误食染毒水或食物时,立即引吐及洗胃以清理消化道。路易氏剂中毒可使用特效抗毒剂二巯基类药物。

68.什么是刺激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刺激眼、上呼吸道,作用迅速而短暂,属暂时性毒剂。可分为两大类:催泪剂,主要有西埃斯、苯氯乙酮及辣椒素;喷嚏剂,主要有亚当氏剂。刺激性毒剂对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引起流泪、打喷嚏,严重者皮肤会产生灼痛、红斑、水肿、水疱和溃疡,甚至引起死亡。

对刺激性毒剂中毒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时,吸入抗烟剂;②有眼刺激症状时,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容液充分冲洗;③皮肤上沾有刺激剂时,先用干布或棉花轻轻擦去,再用肥皂水、净水、6%碳酸氢钠溶液或3%碳酸钠溶液冲洗;④误服刺激剂染毒食物或水时,可催吐、洗胃、口服活性炭粉末吸附刺激剂,而后导泻;⑤疼痛不能忍受时.可皮下注射吗啡;⑥离开染毒区后,用大量净水、2%碳酸氢钠或3%硼酸溶液洗眼和鼻,然后漱口。

69.什么是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又称肺刺激性毒齐,是一类损伤呼吸道、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水肿、导致急性缺氧和窒息的化学战剂。主要有光气、双光气和氯气。此类毒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毒性较低逐渐失去军事价值。由于此类化合物是工业大量生产的化学毒物,故仍是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的重要灾害源。

急性中毒的主要急救措施有:给中毒人员立即带上防毒面具或湿口罩,并迅速移离毒区,如出现刺激期症状,让其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吸氧。触及眼和皮肤时应立即用水冲洗。

在潜伏期可及早静脉注射乌洛托品,但已有肺水肿时禁用。对出现肺水肿的中毒人员,宜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还应加压给氧或大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可使用消泡剂,并及时吸痰。

70.各种化学毒剂是通过什么途径使人中毒的?

神经性毒剂是主要通过吸人、皮肤渗透和误会食而中毒;全身中毒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主要通过吸入而中毒;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吸入、皮肤渗透和误食而中毒;失能性毒剂主要通过吸人中毒;刺激性抗暴剂主要通过吸人、皮肤接触和眼部刺激而中毒。

71.什么是氨气?

氨气(NH,)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辛辣、恶臭的有害气体。氨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吸入性中毒、皮肤灼伤、眼损伤等症状,氨气还能引起过敏性哮喘。急性吸入性轻度中毒伤员常出现流泪、流涕、咳嗽、吞咽困难、头昏头痛等表现。重度中毒伤员的暴露皮肤可能出现深二度化学性灼伤,眼睑、口、鼻咽部及喉头水肿、黏膜糜烂,可出现溃疡。

急救时将伤员移到空气新鲜处,对呼吸停止者施行人工呼吸。但需注意,伤员若出现肺水肿症状,不能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应吸氧,用大量的水冲洗沾染部位,但不能冲洗冻伤处,脱掉污染的衣服,迅速给予治疗护理。

72.有哪些常见的剧毒氰化物?

氰化物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剧毒氰化物有氰化氢(HCN)、氰/i)6~(KCN)、氰化钠(NaCN)、~(CNCI)、溴化氰(cNBr)、氰氨基化钙(C~CNNH:)等。

当氰化物急性中毒时,出现剧烈头痛、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感觉和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深慢、血压上升或下降、心率缓慢等,常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脱掉受污染衣服,用清水和0.5%硫代硫酸钠冲洗受污染皮肤。经口中毒者可用0.2%高锰酸钾、5%硫代硫酸钠或3%过氧化氢彻底洗胃,保持镇静,注意保暖,吸氧及吸入亚硝酸异戊酯。

73.什么是硫化氢?

硫化氢(H:S)为无色气体,有典型臭蛋气味,别名氢硫酸。硫化氢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黏膜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中毒主要表现为局部刺激症状,如流泪、眼部灼烧感、疼痛、怕光、结膜充血、剧烈咳嗽、胸部胀闷、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如果中毒过重,会出现呼吸困难、颜面青紫、狂躁不安的症状,甚至出现抽风、意识模糊、昏迷、全身青紫。

急救时陕速将中毒人员移离中毒现场,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解开衣服、裤带等,注意保暖。吸人氧气,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施行心脏按压。

注射抗毒药物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和美蓝。对躁动不安、高热昏迷者,可采用亚冬眠或冬眠疗法。眼部损伤者尽快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并滴人无菌橄榄油,用醋酸考的松滴眼,防止结膜炎的发生。

74.什么是液氯与氯气?

氯(Cl:)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有窒息性腥臭味。急性中毒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剧烈的咳嗽、咳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面色青紫,气喘。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性衰竭。

急救时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给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一3%的温小苏打溶液或I%硫酸钠溶液,可减轻氯气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眼结膜炎者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涂以消炎眼膏。皮肤灼伤,可用3%氨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按烧伤处理。

75.什么是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通常指亚硝酸钠或亚硝酸钾,分子式为NaNQz或KNQ:,俗称工业用盐。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情况有:误食、污染、熟肉加工不当、进食大量含有亚硝酸盐较多的蔬菜、食物变质、新腌制的菜类、某些地区的苦井水、不洁锅盛放的隔夜水、蒸锅水或暖瓶底剩水含有较多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人饮用可引起中毒。

中毒的主要特点是出现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亚硝酸盐极易造成集体中毒事

件。

对于亚硝酸盐急性中毒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处理,以终止接触和清除体内毒物。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紫绀,则应进行输血、吸氧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c

给予解毒药物美蓝和维生素c。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时,可用阿拉明等升压药物。

76.什么是甲醇?

甲醇(CH,OH)是无色、高挥发性的液体。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则有特殊的选择性。中毒证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头痛、眩晕、醉酒状态、表情淡漠及失眠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朦胧、谵妄、昏迷等。死亡多由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引起。

发生甲醇急性中毒时,应立即将患者移离现场,脱去受污染衣服。口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清除体内已吸收的甲醇,中毒严重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减轻中毒症状。减少后遗症。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促进甲醇排出。口服乙醇或用10%葡萄糖液配成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

77.什么是氟乙酰胺?

氟乙酰胺(FCH2cONH2)纯品为无臭、无味的白色结晶,挥发性小,为禁用的剧毒鼠药。

急性中毒多因误服或误食由本品毒死的畜肉所致。中毒后除了出现消化道症状外.还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患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四肢麻木、易激动、肌肉震颤等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出现心肌损害症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急救措施如下:

(1)口服中毒者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皮肤染毒时,立即用清水彻底清洗。

(2)静脉补液以促进毒物排泄。

(3)应用解毒剂。①乙二醇乙酸酯,剂量为O.1—0.5毫克/公斤,肌肉注射(成人一般用6~30毫升),每隔30分钟重复用药1次;②乙酰胺2.5克,每6~8小时肌肉注射1次。

(4)其他对症治疗。由于在中毒30一48小时内,随时都有出现抽搐的可能,故应给予巴比妥类镇静剂。

78.什么是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是一大类由生物产生的、对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包括动物毒素、植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和微生物毒素等。生物毒素有别于人工合成的有毒化合物,也被称作天然毒素。生物毒素毒性很高,据统计,生物毒素引起的真菌性中毒、植物中毒、鱼贝类中毒等食物性中毒发生率远高于化学中毒。蛇类及其他动物咬伤是热带地域常见的毒害事件。

利用毒素进行恐怖活动由来已久。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就曾经使用乌头碱杀害犹太人。作为暗杀武器,蓖麻毒素曾被广泛用于国际间谍活动,如1978年伦敦发生的著名“马尔可夫毒伞案”中,叛逃到英国的保加利亚作家马尔可夫,就是被保加利亚特工用苏联特制的装有蓖麻毒素的雨伞毒杀。

79.什么是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是一类蛋白毒素,存在于大戟科蓖麻属植物中。可以从蓖麻子或其油渣中获得。其中蓖麻毒素D的毒性最大,其毒性是有机磷神经毒剂的385倍,70—100微克就足以致命,这也是一些恐怖组织和极端分子关注的主要有毒物质。它能抑制蛋白质合成。

临床中毒主要表现为普遍性细胞中毒性器官损伤,出现浮肿、出血和坏死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病、肾病及出血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因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无特效救治手段。

80.什么是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种生物碱。河豚毒素并非河豚自身产生,而是由海藻与共生菌生成后,通过食物链在河豚体内蓄积。河豚毒素能阻断神经肌内的传导、感觉、运动。实验表明,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钠的1250倍,人经口致死量估算为7微克/公斤。

对于河豚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般采用对症治疗:

(1)尽早救治,采取催吐、洗胃及促排等措施。早期可口服l%硫酸铜100毫升,或给予盐酸阿朴吗啡5—6毫克皮下注射催吐。重症中毒人员配合采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3—5小时。

(2)进行人工呼吸或快速气管插管以维持呼吸功能。

(3)使用利尿剂甘露醇、激素、维生素C等加速毒素排出。

(4)使用东莨菪碱或阿托品以缓解症状,并可用鲜蜀葵、紫苏叶、鲜橄榄、鲜芦根等中药加强效果。

8 1.发生化学恐怖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

当发生化学恐怖事件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减轻伤害。

(1)迅速作用就近的防护器材。

(2)注意周围环境的异常情况,如异色云团、怪味、刺激感、动物活动异常等,提高警惕。

(3)发现有毒气体存在时,如处于室内,应立即密闭一切空气进入口,及时报警,争取救援。

(4)发现有毒气体存在时,如处于或接近毒区,应尽快撤离危险地区。撤离时必须注意风向、地形等条件,一般应向上风方向、较高地形、开阔地域、气流畅通地点转移。

82.突发化学恐怖时救治原则是什么?

急救时应按先重后轻的原则。在染毒区主要依靠自救和互救,对重、中度的伤员要有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抗毒治疗、综合治疗、局部治疗和合身治疗。对复合伤伤员.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致伤因素,然后再处理其他损伤。

对中毒者的一般救治原则是:

(1)及时使用个人防护器材.及时消毒、迅速脱离染毒区,防止继续中毒。

(2)根据不同种类化学毒物中毒的特性.尽快给予相应的特效解毒剂或抗毒物、特殊排泄剂.

(3)抢救呼吸困难、惊厥、休克等重度伤员,注意维持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

(4)采取对症瀹疗、综合治疗,预防合并症的出现

83.常见特效解毒剂有哪些?

特设解毒药物硅化学中毒最佳的急救措施.特效解毒药的应用,可以火大提高r}l毒的治愈率。

突发性化学中毒可采用的重要特效解蓐药物有:

(I)神经性毒剂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碘解磷定、氯解磷定、长托宁、阿托品。

(2)氟乙酸钠、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乙酰胺(解氟灵)。

(3)路易氏剂中毒——二巯基丙醇(BAL)。

(4)砷、汞化合物中毒——二巯基丙磺酸钠及二巯基丁二酸。

(5)氰化物中毒——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一二甲氨基吡啶(4一DMAP)。

(6)铅等重金属中毒——依地酸钙钠(EDTA)。

(7)亚硝酸钠中毒——亚甲蓝(美蓝)。 ’

84.发生化学恐怖时如何进行自救互救?

误食中毒——催吐、导泻、洗胃.加快毒剂排泄.防止继续中毒。

染毒人员一用清水或皂水冲洗染毒部位,或用酒精棉球擦拭染毒部位。

及时使用特效抗毒剂——针对不同毒剂使用相对应的抗毒药物。急送医院对症处理。

85.如何对呼吸道进行防护? ’

一旦判明遭到化学武器袭击后。除用防毒面具进行防护外,还可利用浸水、浸碱和包有泥土颗粒的口罩、纱布、毛巾、手帕等自制的简便器材防护呼吸道。

86.如何对皮肤进行防护?

除可利用制式防毒衣外,还可利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如通过染毒地域时。可穿雨靴对腿部进行防护,也可捆扎塑料布、帆布或毯子等用品进行防护;如通过染毒的丛林时,可利用雨衣、油布等用品对全身进行防护。

橡胶手套、皮手套和棉手套可作为手部皮肤的简易防护器材使用。但医用手套、塑料薄膜质地的不能使用。

雨披、皮衣、防尘服、塑料布、帆布等用品可保护身体;毯子、大衣、被子、雨伞可用来防护全身;帽子、围巾可用来防护头部。

87.如何对眼睛进行防护

除用防毒面具进行防护外.还可利用自制的简易防毒眼镜、防风眼镜等对眼睛进行防护。用塑料薄膜贴在眼部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88.化学恐怖发生时如何进行清洗?

化学恐怖袭击发生后,采用一般清洗措施难以对高毒性化学毒剂造成的皮肤染毒实施急救时,必须对中毒人员立即使用皮肤消毒剂或简易消毒液,通过自救互救,对染毒的皮肤.眼睛、黏膜及服装、鞋袜等进行消毒。以后再根据需要,在专门设立的洗消站内进行全身彻底洗消,也可利用浴室或河流进行洗涤,以洗净体表的毒剂或毒物。重伤应先急救,待病情许可时再进行全身洗消。

89.皮肤染毒时如何进行皮肤消毒?

皮肤染毒后.应立即用纱布或棉花吸去可见的毒液或可疑液滴,并按不同的毒剂、毒物采取对应消毒剂,对皮肤进行消毒。

对有机磷毒剂和有机磷农药染毒的皮肤可用2%碳酸钠水溶液、10%的氨水、10%的三合二水溶液进行消毒。

如恐怖分子使用V类毒剂或芥子气而引起皮肤中毒,可用10%的二氯异三聚氰酸钠水溶液、10%的二氯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18%-25%的一氯胺醇水混合溶液进行消毒,

路易氏剂引起的人员皮肤中毒,可用5%的碘酒或二巯基丙醇软膏、18%一25%的一氯胺醇水混合溶液,进行消毒,对酸性化学毒物引起皮肤中毒,先用清水冲洗,再用2%的碳

酸钠叶:溶液或10%的氨水进行消毒如无上述专门消毒剂,可先用毛巾、棉花等吸去皮肤上的可见,然后辟水冲洗.或刚肥皂、洗衣粉、碱性物质、草木灰等水溶液来洗涤。就地使辟未染毒的泥土擦拭.也能减轻伤害。

90眼部染毒时如何进行冲洗?

(1)迅速脱离接触化学物质。

(2)冲洗:发生眼部化学灼伤后,必须尽快用附近的;'q"ltE器或就近取得清水或生理盐水,分开眼睑充分冲洗结膜囊;亦可采取浸洗,即将眼浸入水盆叶I。

(3)去除残留化学物:在急救时.应立即去除残留化学物,尤其要仔细检套结膜穹窿部。石灰粉留下的行灰小粒,可用粘有眼膏的棉签粘取之,

(4)化学毒剂染毒时,亦应立即用水冲洗,并可以使用0.2%的氯胺水溶液或l厅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洗除毒剂。

91.对服装消毒有什么方法?

主要有割除法、擦拭法、洗涤法、煮沸法和自然消毒法。

92.恐怖分子可能通过什么途径制造核与辐射恐怖事件?

恐怖分予可能通过下列三种途径制造核与辐射恐怖事件:

一是直接将容易扩散的放射性物质散布到环境(空气、水体等)中或将常规炸药与放射性物质制成爆炸装置(脏弹),通过爆炸使放射性物质广泛散布。

二是从地面或空中对核没施(如核电站、研究堆等)+或重要核活动(如放射性物质运输)实施攻击,使包容在没施或容器内的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

三是通过非法手段(偷盗或非法交易)获得核材料用以制造爆炸较低威力的粗糙核武器。

上述三种途径中.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质或使用放射性散布装置是恐怖分子比较容易实施的途径。

93.公众在什么情况下应采取隐蔽措施? .

在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可能采取的防护措施之一。在此类事件的早期阶段,烟羽通过时的吸人剂量往往比外照射剂量要大。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在室内的人员吸入剂里降低约~2倍.但往往在几小时后吸人量迅速减少。隐蔽在室内也可以减少外照射剂量,其效果观建筑物的类型与结构而定,建筑物越大,效果越明显。砖墙建筑或大型商业建筑物,可将来自户外的外照射剂量降低lO倍或更多;但开放型或轻型建设物的防护效果较差。隐蔽一段时间及烟荆通过后,隐蔽体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要进行通风,以便将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到相当于室外空气较清洁的水平。一般认为隐蔽时间不应超过2天.

94.公众在什么情况下采取撤离措施?

在有较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后,撤离是早期和中期采取的防护措施之一,它是指人们从其住所、工作或休息的场所紧急地撤走一段时间,以避免或减少由事件引起的短期照射,主要是指由烟弱或高水平沉积放射性物质产生的高剂量照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这些住所可以居住又不须长时间消除污染。一般几大之内会允许撤离者返回自己的住所。由于时间较短和暂时居住,可以在类似学校或其他公共建筑物内暂住;若撤离时间超过一周,则应安排到更好的一些居住设施内。实施撤离行动因时间紧迫、困难较多、风险较大,易造成混乱,因而采取撤离行动应持慎重态度。

95.公众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当人们开始隐蔽及由污染区撤离时,可使用简易的个人防护措施,对呼吸道和体表进行防护。用简易方法(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或使空气中放射性物质吸人减少约90%。但防护效果的大小与放射性物质的理化状态、粒子分散度、防护材料特点及防护物(如口罩)周围的泄漏情况等因素有关。对人员体表的防护可利用各种日常衣具。简易的个人防护措施一般不会引起伤害。花费的代价也小。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需要用水淋浴去除污染,并将受污染的衣具脱下存放起来,以后再进行监测或处理,防止将放射性扩散到未受污染的地区。另外,不要因人员去污染而延误撤离或避迁。

96.公众怎么判断自己的房屋和其他财产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

在疑有或确有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的初期,政府主管部门应快速组织现场监测和评价.以判断放射性污染的性质、实际的污染水平及范围,用以指导后续的应急行动。除Jr现场快速监测外.还会对预计的或已存在的目标(包括房屋、财产等)采用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测量的方法进行放射性监测。

公众应与政府主管部门或媒体取得联系,获得与自身有关的信息(包括自己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放射性污染情况),并按应急响应组织的要求决定应采取的措施。

97.在突发事件现场出现伴有外伤的放射性污染伤员时,公众应如何自救、互救?

严重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既可发生放射损伤,也可发生各种非放射损伤和放射性复合伤。在应急救护人员到达以前,现场公众组织及时的自救、互救不仅能使伤员得到及时救治,而且能保证大部分医疗抢救力量优先抢救重伤员,从而提高现场的抢救率。

对伴有爆炸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公众的自救、互救:①扒掘被掩伤员;②灭火和使伤员脱防火灾区;③简易止血;④简易包扎或遮盖创面;⑤简易固定骨折;⑥消除口鼻内泥沙,对昏迷伤员将舌拉出以防窒息;⑦简易去除污染;⑧护送伤员等。

98.爆炸恐怖主要有哪些手段和类型?

(1)普通炸弹爆炸:易于实施,比较常见。通常炸药当量比较高。能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的破坏,对人员亦能构成巨大的杀伤。

(2)汽车炸弹爆炸:炸药量大、成功率高、破坏严重.往往使大量无辜群众受到严重伤害。

(3)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隐蔽性强,一般难以被发现。炸药量一般较少,起爆装置比较简单,多为导火索拉发或电点火法触发,很少采用遥控起爆装置或其他高科技起爆装置。

(4)邮件(fg)炸弹爆炸:破坏威力相对较小,主要目的是伤害人员和引起人们精神层面的不安定。

(5)固定箱包炸弹爆炸:一般小型的爆炸袭击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6)橡皮艇炸弹爆炸:一种新型的袭击水上目标的自杀性爆炸恐怖活动方式。

99.爆炸物爆炸后主要会产生哪些破坏效应?

(1)爆炸引起的破片致伤:炸弹(药)在爆炸时形成的破片和飞散物会对附近的人员和设施造成直接的杀伤和破坏作用。

(2)爆炸冲击波对人员和设施造成的毁伤:可以使许多目标遭到严重破坏,使人员或设施受到严重杀伤或破坏,目标破坏和人员杀伤的程度与装药量的多少、距离爆炸点的远近、爆炸的高度,以及目标抗爆能力和人员的杀伤阈值有密切关系。

(3)地冲击引起的结构震动和人员伤害:爆炸产生的地震动荷载作用于建筑结构,当结构的抗力不足时,结构遭到破坏;当震动量值超过人员或仪器设备的容许值时,将引起人员的伤亡和仪器设备的损坏。

(4)爆炸毒气和爆炸噪音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爆炸噪音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可造成听觉损伤、神经衰弱、心律不齐等,严重的还能引起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爆炸毒气是指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轻则使人头晕、头痛、四肢无力,重则使人呼吸困难,以致很快死亡。

100.如何对“可疑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一般以仪器检查法为主,辅之以人工检查法进行。其实施步骤如下:

(1)用金属安全门进行初检。在定位检查外设置一个或若干个金属安全门,在门前设置1名引导员,负责引导受检人通过安全门。

(2)用袖珍金属探测器复检。经初检,金属安全门没有报警的受检人,可初步认定为安全,不一定再复检;如果金属安全门报警,则由复检人员用袖珍金属探测器复检。

(3)搜身检查。经初检、复检仍然不能确认安全的受检人,应对其进行搜身检查。搜身时,要重点检查被检人的腰部、腋下。如果被检人是女性还要特别注意其胸部;如果被检人是肢体残疾者,还要特别注意检查残疾处。

学校保卫处、警务室热诚为您服务,本校报警、求助服务电话:3821110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 

地址: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唐骏欧铃路99号   电话:0533-38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