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震应急预案

作者: 时间:2024-04-30 点击数: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震应急预案


一、总则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地震应急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应对破坏性地震灾害能力,切实做到有备无患,迅速、准确、有序、有效地开展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保证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山东省地震应急与救援办法》《淄博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淄博市地震应急预案》《淄博市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

分级标准及响应级别

根据地震灾害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将其划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Ⅰ级(特别重大)包括:

1.内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

2.区域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Ⅱ级(重大)包括:

1.内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为重大地震灾害: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上、1万间以下。

2.区域内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Ⅲ级(较大)包括:

1.内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为较大地震灾害:造成5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下。

2.区域内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Ⅳ级(一般)包括:

1.地震灾害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判别依据,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人员恐慌,为一般地震灾害。

2.区域内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处置发生或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应急活动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做到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减少危害,部门协作、协同应对,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二、组织体系及其职责

成立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全面负责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做好组织指挥、调配力量、疏导救援,把握动态、传递信息、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开展各项抗震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

组  长:满  军  高  霞

副组长:刘红秀  周巧玲  张成利  焦玉利  尹玉箫  

朱连斌  张兆坤

成  员: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

职  责: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地震科学知识普及和避震逃生演练,做好应对地震灾害准备工作;临震预警期内或者破坏性地震后,在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领导下,认真分析地震对学校所产生的影响,及时做出决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地震应急工作;在市政府领导下,组织人员撤离转移、救助安置工作;解决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中的重大问题。

及时向主管部门请示报告。

各应急工作组

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疏散、抢险救灾、安全保卫、医疗救护、生活救助等6个应急工作组。

1.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组  长:张圣玺

成  员:办公室、宣传统战处、团委、计划财务处、学生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职  责:承担草拟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职责;制定具体应急工作方案;协调各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制定和修订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等保障工作;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2.应急疏散组

组  长:刘晓莉

成  员:学生处全体人员及各院系教职工

职  责:制定学校及各教学楼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和设置标志等;组织开展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开展避震、疏散、简单救护等演练;地震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员工就近避震逃生,并利用学校操场、绿地和空旷地带组织师生员工快速有序疏散;妥善安置受伤人员,做好灾情调查、统计、报告工作;组织发放应急期的生活必须品等。

3.抢险救灾组

组  长:黄继勇

成  员:后勤管理处全体工作人员、各院系工作人员等。

职  责:负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抢救重要物资财产、档案资料等;协调组织尽快恢复供水、供电等。

4.安全保卫组

组  长:许东年

成  员:保卫处全体工作人员

职  责:震前,组织开展师生员工应急疏散演练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地震发生后,负责校内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内治安,协助救治伤员;排查火灾隐患,监视校内火灾险情,负责火灾预防和扑救,严防次生灾害等。

5.医疗救护组

组  长:梁立文

成  员:校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各院系相关工作人员。

职  责:负责轻伤员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

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并对伤员进行精神慰问做好师生员工心理辅导等工作

6.生活救助组

组  长:陶宗国

成  员: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

职  责:安置疏散的学生、教职工及家属,负责临时安置区人员管理;采购、保管地震抢险救灾器材、药品、用具等物资,保管指挥部办公室接收的社会援助物资;按指挥部指令,分配、发放抢险救灾物资;负责校内学生、教职工及家属的食品、饮用水应急供应和发放。

三、运行机制

)预警与预防

1.预警级别

按照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地震预警分为临震预警、短期预警和中期预警三个级别,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表示。

(1)地震临震预警为Ⅰ级预警(红色),预警期一般为10日。

(2)地震短期预警为Ⅱ级预警(橙色),预警期一般为3个月。

(3)地震中期预警为Ⅲ级预警(黄色),预警期一般为1年或者稍长时间。

2.预警发布

地震预警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的地震预警预报信息为准。

3.预警预防行动

根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的地震预警预报信息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1)启动应急预案。国家及省、市人民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指挥部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启动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全校工作实行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指挥部办公室启动运行,实行每日工作例会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全校所有部门和人员无条件服从指挥部新的调动或待命,保证联络畅通。

(2)执行应急措施。在临震应急期内,指挥部根据省、市人民政府发布应急期时间(一般为10天)或以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应急期天数为准,并根据预报地震震级的大小和我校建筑设施情况,决定教职工、学生、家属是否进行避震疏散及停止办公、停课,或听从省、市人民政府指令,再定疏散、转移等工作。

3)储备救灾物资。指挥部在临震期内,采购抗震救灾物资,并在校内紧急调用一切物资、设备、车辆、人员,以备救灾应急。

4)排查整改隐患。指挥部立即组织供水、供电、通信、医疗等系统及次生灾害源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紧急防治和防范措施。

5)开展避险自救教育。各应急工作组密切配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必要的应急救援和自救训练,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6)防止谣传或误传,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发生衍生灾害,保持学校稳定。

7)向主管部门汇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4.预警状态结束

根据市政府通知,解除地震预警。

应急处置

1.一般性地震震后应急响应

(1)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根据政府的震情通报内容,指挥部布置、落实各应急工作组的工作,编制、下达指挥部计划、指令和通报。

2传达上级震情通报。办公室会同校内各部门做好震情通报传达,落实指挥部决策措施,防止谣言和煽动信息反复宣讲紧急避险自救知识,教育师生员工既要坚守工作岗位,又要做好防震准备工作。

3开展避险应急疏散。地震时,全校学生、教职工等所有人员(包括外来用工人员)利用有利地形就近避震。首次地震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员工疏散到紧急避难场所

4发放抗震救灾物资。及时发放急救药品、食品、饮用水以及抗震救灾器材、用具等物资。

5加强治安防护工作。安全保卫组要加强校园内的治安巡逻,特别要做好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盗、防哄抢等保卫工作,保障疏散通道安全畅通,保证防盗器材、灭火器材等完好。

6开展校内震害调查。维修、改造或拆除受损设施和建筑物,评估震灾损失,报告学校指挥部。

2.破坏性地震震后应急响应

指挥部成员应第一时间赶赴救灾一线,紧急转移安置受灾师生员工,指挥、组织师生员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损失。

1避震疏散:疏散救灾组立即组织人员对师生员工按既定疏散路线、地点进行应急疏散。

2抢险救人:抢险救灾组及各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分头排险救人。各级干部、党员应带头深入救灾第一线,组织师生员工开展自救互救。

3伤员救护:医疗救护组做好伤员抢救、护理、治疗工作,尽快对外运送伤员至定点医院救治;组织力量开展校内防疫工作。

4临时安置:生活救助组会同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建立和管理临时安置区,搭建临时帐篷,发放食品、生活用水等应急物资,保障学生、教职工的基本生活。

5设施抢修:抢险救灾组抢修校内主干道路、进出口及应急避险临时安置场所;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和运营商对通讯、供水、供电损坏部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校内生活生产用水、用电及通讯畅通。

6信息报送: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上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和物资。会同宣传统战处好校内宣传平台,做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发布指挥部相关应急举措和规定,反复宣讲紧急避险自救知识,鼓舞校内广大学生、教职工救灾抢险的信心,稳定和维护学校生活、生产、教学秩序。

7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严密监视火情监控易燃易爆、有毒、易污染的次生灾害源,如有险情,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治安防范,对校内重点部位进行保护。

8善后安抚:医疗救护组及时开展校内人员伤亡情况的统计汇总,根据要求定期报告指挥部根据指挥部要求,落实国家和学校的安抚政策、措施向师生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开展心理援助和疏导,消除恐慌心理。

9灾害评估:指挥部组织开展校内震灾损失调查评估,成立专家组,及时向上级提交评估报告。并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对评定不同破坏程度的设施、建筑物进行相应应急处理。各部门组织人员对教学、生活保障等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教学生活秩序。

3.应急结束

根据市政府通知要求,应急结束,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三)恢复重建

1.教学秩序恢复

地震救助工作完成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学校教学秩序,教学场地破坏严重的,指挥部通过在安全地带临时搭建校舍、借(租)用房屋或用异地复学等方式尽快恢复教学秩序,保证教育教学的延续性。

2.重建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各类救灾资金开展灾后学校重建工作。

四、应急保障

经费物资保障。在年度预算中设立应急处突专项资金,适当储备应急通讯、帐篷、棉衣棉被、救护药品、救援器材和用具、消防器材等应急救灾物资。

应急避险保障。加强教学楼、学生公寓等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避险通道的检查整改,保证应急照明等救生设施完好,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应急队伍保障。各院系应组建地震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积极开展地震预防、避灾、避险、自救、互救常识的普及和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避险和救助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五、附则

)本预案由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2024年4月起施行。

学校保卫处、警务室热诚为您服务,本校报警、求助服务电话:3821110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 

地址: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唐骏欧铃路99号   电话:0533-3821118